海灣GST-LD-8317H氣體釋放警報器 二線制
文章來源:www.zynyg8.com作者:海灣消防公司人氣:971日期:2022-08-13 10:44:38
一、GST-LD-8317H氣體釋放警報器概述
海灣GST-LD-8317H氣體釋放警報器是氣體滅火系統的配套產品,通常安裝在被保護場所的入口處。當氣體噴灑后,氣體滅火控制器將啟動警報器發出燈光指示,提醒人員注意并采取相應的措施。本警報器為編碼型,可與海灣氣體滅火控制器配套使用。
二、GST-LD-8317H氣體釋放警報器特點
1.與控制器進行通信采用數字信號,工作穩定可靠,對電磁干擾有良好的抑制能力;
2.地址碼為電子編碼,可由電子編碼器事先寫入,也可由控制器直接改寫,工程調試簡便。
三、GST-LD-8317H氣體釋放警報器技術參數
型號 | GST-LD-8317H |
名稱 | 氣體釋放警報器 |
品牌 | 海灣 |
工作電壓 | 總線電壓:DC24V;允許范圍:16V~28V |
總線監視電流 | ≤1mA |
總線動作電流 | ≤15mA |
閃光頻率 | 1.0Hz~2.0Hz |
編碼方式 | 電子編碼方式 |
線制 | 與控制器采用二線連接,白色電纜線接總線,無極性 |
使用環境溫度 | -10℃~+50℃ |
相對濕度 | ≤95%,不凝露 |
使用場所 | 室內 |
外形尺寸 | 348mm×159mm×24mm |
外殼防護等級 | IP42 |
殼體材料和顏色 | 阻燃ABS乳白色 |
重量 | 約680g |
安裝孔距 | 260mm |
執行標準 | GB 26851-2011 |
四、GST-LD-8317H氣體釋放警報器編碼操作
編碼操作:可利用本公司生產的電子編碼器進行現場編碼,編碼時將編碼器與警報器的總線端子Z1、Z2連接,在待機狀態,輸入警報器的地址編碼(編碼范圍要求不同氣體滅火主機可能不一樣),按下“編碼”鍵,編碼成功后顯示“P”,錯誤顯示“E”,按“清除”鍵回到待機狀態。
五、GST-LD-8317H氣體釋放警報器接線說明
Z1、Z2:白色電纜線,接控制器兩總線,無極性。
以上內容是智淼君安(江蘇)消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所創,剽竊一律刪除。http://www.zynyg8.com/海灣安全技術有限公司主營:海灣消防報警系統銷售報價,消防工程改造,氣體滅火、電氣火災安裝,售后安裝維修,檢測,調試,海灣消防網址:http://www.zynyg8.com/;海灣服務熱線:18910580194
上一篇:GST-LD-8316/W手自動轉換裝置 | 下一篇:GST-LD-8335H手動自動狀態指示燈
此文關鍵字:
海灣GST-LD-8317H氣體釋放警報器 二線制
相關資訊
- 多省市發布7月份消防設施操作員鑒定考試計劃
- 出口堵塞、安全培訓流于形式等因素導致火災失控致2人死亡,企業總經理在內多名管理人員被追究刑責
- 廣州海珠區民房火災致5人亡是什么原因導致?附近街坊拍下這幕......
- 最高檢掛牌督辦!從北京長峰醫院消防設施年度檢測報告看有哪些消防隱患?
- 消防水泵接合器標志牌錯誤與正確做法示范
- 除了設計院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行業單位加入消防技術服務?
- 廣東一地明確既有汽車庫安裝充電設施的消防條件:需經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檢測完好!
- 一批消防裝備器材正式交付啟用!湛江經開區消防應急救援能力再提升
- 城市消防設備在線管理監控平臺源碼 適用于城市省級的消防設備管理
- 雪域新藍丨學習森林消防史 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光榮傳統
推薦文章
- 僅實施四年,消防設施報廢規定取消了!
- 水力發電廠的海灣消防設施維護
- 滅火器配置設計驗收及檢查相關規范新舊對比 | 《消防設施通用規范》
- 沒有消防報警系統,消火栓按鈕是否可以直接啟動消火栓水泵?
- 消防水泵控制閥檢測內容
- 消防系統全面維護保養項目
- 消防維保如何對移動式滅火器維護保養
- 建筑內應急疏散系統有哪些維護保養內容
- 發電機房安裝氣體滅火什么時候應該檢測
- 室內消火栓系統常見問題
接線示意圖
- 多省市發布7月份消防設施操作員鑒定考試計劃
- 出口堵塞、安全培訓流于形式等因素導致火災失控致2人死亡,企業總經理在內多名管理人員被追究刑責
- 廣州海珠區民房火災致5人亡是什么原因導致?附近街坊拍下這幕......
- 最高檢掛牌督辦!從北京長峰醫院消防設施年度檢測報告看有哪些消防隱患?
- 消防水泵接合器標志牌錯誤與正確做法示范
- 除了設計院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行業單位加入消防技術服務?
- 廣東一地明確既有汽車庫安裝充電設施的消防條件:需經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檢測完好!
- 一批消防裝備器材正式交付啟用!湛江經開區消防應急救援能力再提升
- 城市消防設備在線管理監控平臺源碼 適用于城市省級的消防設備管理
- 雪域新藍丨學習森林消防史 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光榮傳統